一、单项选择题
1.A1型题
(1)首次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与肝胆有关的著作是
A.《黄帝内经》 B.《诸病源候论》C.《济生方》
D.《景岳全书》 E.《证治汇补》
解析: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即有胁痛的记载,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与肝胆有关。
(2)明确指出“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”的著作是
A.《黄帝内经》 B.《诸病源候论》 C.《济生方》
D.《景岳全书》 E.《证治汇补》
解析:《景岳全书·胁痛》云:“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,凡寒邪在少阳经……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,如无表证,悉属内伤。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,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。”
(3)引起胁痛的外因,一般以感受何种邪气为主
A.风热B.寒湿C.风邪D.热毒E湿热
解析:湿热之邪外袭,郁结少阳,枢机不利,肝胆经气失于疏泄,可致胁痛。
(4)以下属于胁痛的病理因素的是
A.气滞 B.痰浊C.水饮D.燥热E.寒凝
解析:脑痛的病理因素不外气滞、血痪、湿热三者,又以气滞为先。(5)胁痛的疼痛部位是
A.胸部 B.胁肋部C.右上腹部D.左上腹部E.上腹部
解析:胁痛是指以一便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。
(6)与痛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脑是
A.肝、胆、牌、胃、心 B.肝、胆、脾、胃、肾
C.肝、脾、胃、肾、心D.肝、脾、肾、心、胃
E肝、胆、脾、将、心
解析:胁痛病位主要责之于肝、胆,与脾、胃及肾有关。
(7)胁痛的基本病机是
A.肝郁气滞 B.瘀血内停 C.肝络失和D.湿热蕴结 E.肝络失养
解析: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。
(8)下列不属于胁痛的常见并发症的是
A.黄疸B.积证 C.悬饮D.鼓胀 E.聚证
解析: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,但非胁痛常见并发症。
(9)胁痛与胃痛的主要鉴别要点是
A.疼痛的部位 B.疼痛的性质 C.疼痛的时间
D.疼痛的兼症 E.疼痛的诱因
解析:一般来说,胁痛与胃痛的疼痛部位及伴随症状有别,其中以疼痛部位为主要鉴别要点。
(10)下列属于胁痛辨证要点的是
A.气血 B.寒热 C.外感内伤D.脏腑 E.阴阳
解析:胁痛的辨证要点为辨在气在血和辨属虚属实。
(11)胁痛的治疗原则是
A.疏肝理气止痛 B.清热利湿止痛 C.疏肝和络止痛
D.养血柔肝止痛 E.祛瘀通络止痛
解析:根据“通则不痛”“荣则不痛”理论,胁痛的治疗原则是疏肝和络止痛,应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,灵活运用。
(12)下列哪项不是胁痛肝络失养证的常见临床表现
A.胁肋灼痛 B.悠悠不休 C.遇劳加重D.舌红少苔 E.口干咽燥
解析:胁痛肝络失养临床表现为胁肋隐痛,悠悠不休,遇劳加重,口干咽燥,心中须热,头晕目眩,舌红少苔,脉细弦而数。
(13)若胁痛属肝胆湿热证,伴有砂石阻滞胆道,胁肋剧痛者,治疗应首选
A.大柴胡汤 B.硝石矾石散C.龙胆泻肝汤D.黄连温胆汤 E.乌梅丸
解析:若湿热煎熬,结成砂石,阻游胆道,胁痛连及肩背者,可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川楝子等,或用硝石矾石散。
(14) 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,
A.血府逐瘀汤 B.通窍活血汤 C.旋覆花汤D.膈下逐瘀汤 E.少腹逐瘀汤
解析:治疗胁痛瘀血阻络的代表方剂为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。
(15)胁痛肝络失养证,治疗应首选
A.柴胡疏肝散 B.左归饮 C.小柴胡汤D.一贯煎 E.二至丸
解析:治疗胁痛肝络失养,当养阴柔肝,代表方剂为一贯煎。
(16)胁痛肝络失养,若见头晕目眩,视物昏花,可在一贯煎基础上加用
A.女贞子、墨旱莲、黄精、熟地黄
B.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
C.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
D.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郁金、垂盆草
E.山栀、丹皮、黄芩、夏枯草、黄连
解析:胁痛肝络失养,若见头晕目眩、视物昏花者,加女贞子、墨旱莲、黄精、熟地黄、桑椹、菊花。
(17)下列不属于胁痛肝郁气滞常见临床表现的是
A.胁肋胀痛,走窜不定B.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
C.身热恶寒,身目发黄 D.胸闷腹胀,嗳气稍舒 E.舌苔薄白,脉弦
解析:肠亮肝部气滞常见胁肋胀痛,走窜不定,甚则引及胸背肩臂,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藏,胸闷腹胀,吸气频作,得嗳气而胀痛稍舒,纳少口苦,舌苔薄白,脉弦。
(18)胁痛肝胆湿热,见胸胁苦满、寒热往来、口苦咽干者,治疗方选
A.大柴胡汤B.小柴胡汤C.桂枝汤D.桂枝加桂汤 E.葛根汤
答案:融悲所照整热,见胸胁苦满、寒热往来、口苦咽干、头痛目眩、心烦喜呢者,为邪郁少阳,用小柴胡汤。
(19)下列不属于胁痛肝胆湿热常见临床表现的是
A.胁肋灼热疼痛B.口苦口黏 C.小便黄赤
D.胁下癫块 E.苔黄腻,脉弦滑数
解析:助痛肝胆混热得见肠的旅痛或的热疼痛、剧痛,口苦口黏,陶钢纳果,恶心乘出,小便黄赤,大便不爽,或来有身热恶集,身目发黄,舌红,苦黄腻,脉法滑数。
(20)下列关于胁痛的预防调护,错误的是
A.坚持适量运动,强身健体
B.饮食清淡,切忌过度饮酒
C.保证营养,多食肉类
D.劳逸结合,起居有常
E.心理疏导,安慰鼓励
解析:预防胁痛,当注意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怒、过悲、过劳及过度紧张;同时注意饮食清淡,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,以防湿热内生。
2.A2 题型
(1)患者,男,37岁。近1个月压力大,经常熬夜加班,过度劳累后出现胁肋部隐痛,口干咽燥,心中烦热,头晕腰酸,视物模糊,舌红少苔,脉细弦。其证机概要为
A.肝气不疏,肝络失和B.肝肾阴亏,肝络失养
C.湿热内结,肝胆失疏D.瘀血内停,肝络不通
E.肝血不足,脾虚不运
解析:依据症状表现,患者属胁痛肝络失养,证机概要为肝肾阴亏,精血耗伤,肝络失养。
(2)患者,男,80岁。胁肋隐隐作痛,反复发作,休息不好时加重,双目干涩模糊,舌红少苔少津,脉细弦。其治法是
A.疏肝解郁 B.滋肾平肝 C.清热利湿D.养阴柔肝 E.祛瘀通络
解析:患者属胁痛肝络失养,因肝阴亏虚,不荣则痛,故胁肋隐隐作痛,休息不好加重。肝开窍于目,肝阴不足,则双目干湿模糊,舌、脉皆为佐证。故治宜养阴柔肝。
(3)患者,女,74岁。形体偏瘦,两侧胁肋隐痛,遇劳后加重,容易疲劳,头晕日眩,舌红光苔,脉细弦数。治疗应首选
A.鳖甲煎丸 B.左归丸 C.六味地黄丸D.一贯煎 E.天麻钩藤饮
解析:患者属胁痛肝络失养,治宜养阴柔肝,代表方剂为一贯煎。
(4) 患者,女,46岁。患者一侧胁肋隐痛,工作后加重,休息后能稍减轻,口渇多饮,目干目糊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红少苔,扪之无津,脉细弦。治疗应在主方基础上加用
A.五味子、栀子 B.黄精、熟地黄C.黄柏、知母
D.桑棋、菊花 E.石斛、玉竹、天花粉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病肝络失养,若阴亏过甚,舌红而干,口渴多饮者,可加石斛、玉竹、天花粉、玄参、天冬。
(5)患者,男,22岁。平素饮食不洁,进食生鱼片后突然出现胁痛剧烈,痛如钻顶,伴身目黄染,呕吐蛔虫。治疗应首选
A.柴胡疏肝散 B.龙胆泻肝汤 C.大柴胡汤D.小柴胡汤 E.乌梅丸
解析:若胁肋剧痛,呕吐蛔虫者,先以乌梅丸安蛔,再予驱蛔。
(6)患者,男,8岁。突发身目黄染,胁肋剧痛,伴钻顶感,呕吐蛔虫。其治法是
A.疏肝和络B.活血化瘀 C.和解少阳D.安蛔驱蛔E.清热利湿
解析:胁肋剧痛,呕吐蛔虫者,应先以安蛔,再予驱蛔。
(7)患者,女,32岁。胸胁疼痛胀满,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,心烦喜呕,舌苔薄白,脉弦。最可能的诊断是
A.胁痛,邪郁少阳 B.痞满,寒热错杂 C.胁痛,肝气郁滞
D.胁痛,肝胆湿热E.痞满,邪郁少阳
解析:患者胸胁疼痛,辨病属胁痛。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,心烦喜呕,为邪郁少阳表现,舌、脉皆为佐证。
(8)患者,男,44岁。右胁肋部绞痛难忍,伴往来寒热,身目发黄,恶心呕吐,便秘溲赤,苔黄腻,脉弦数。最可能的诊断和代表方是
A.腹痛,大柴胡汤B.胁痛,大柴胡汤 C.腹痛,小柴胡汤
D.胁痛,小柴胡汤 E.胁痛,硝石矾石散
解析:患者右胁肋部级痛难忍,诊断为胁痛。湿热阻滞,肝胆气机失于通降,因此出现右胁肋部绞痛难忍,恶心呕吐。治疗当清利肝胆,通降排石,方剂常用硝石矾石散。
(9)患者,男,30岁。胸胁疼痛,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,心烦明显,舌苔薄白,脉弦。治疗应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用
A.生姜、大枣 B.金钱草、郁金 C.栀子、豆豉
D.香附、川棟子 B.天麻、钩藤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邪郁少阳,治宜和解少阳,可选用小柴胡汤。因患者心烦明显,宜加栀子、豆豉清宣郁热,解表除烦。
(10)患者,女,47岁。有抑郁症病史2年。近期工作压力大,出现两胁肋胀痛,痛处不定,每因情志变化增减,伴有胸闷腹胀,善太息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。治疗应首选
A.逍遥丸 B.柴胡疏肝散 C.金铃子散D.越鞠丸 E.失笑散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肝郁气滞,治宜疏肝理气,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。
(11)患者,女,31岁。产后1个月,精神抑郁,胁肋胀痛,部位不固定,因情志变化而变化,乳房胀痛,排乳不畅,唉声叹气,胃纳欠佳,腹部胀气,矢气频频,二便尚可,夜寐欠安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。其治法是
A.疏肝理气 B.和解少阳 C.清热利湿D.祛瘀通络 E.养阴柔肝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肝郁气滞,治宜疏肝理气。
(12)患者,女,44岁。形体偏胖,胁肋胀痛,晨起口苦,性情急躁,厌油腻饮食,时有泛恶,巩膜黄染,小便茶色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其证候类型是
A.肝胆湿热 B.脾胃湿热 C.痰瘀互结D.气滞血瘀 E.肝络失养
解析:胁痛肝胆湿热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、剧痛,口苦口黏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小便黄赤,大便不爽,或兼有身热恶寒,身目发黄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
(13)患者,女,53岁。喜辛辣厚味,昨日过食油腻食物,今觉右侧胁肋重着疼痛,痛有定处,触痛明显,口苦口黏,纳呆恶心,小便黄赤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其治法是
A.消食导滞 B.健脾和胃 C.清热利湿D.疏肝理气 E.祛瘀通络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肝胆湿热,治宜清热利湿。
(14)患者,男,34岁。半月前右胁带状疱疹,经治疗疱疹已消退,但右胁仍感灼热疼痛,平素脾气急躁,喜饮黄酒,口苦口黏,大便不爽,小便黄赤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治疗应首选
A.柴胡疏肝散 B.黄连解毒汤 C.凉膈散D.龙胆泻肝汤 E.黄连温胆汤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肝胆湿热,治宜清热利湿,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。
(15)想者,男,29岁。胁助部灼热疼痛,口苦口黏,患者食用毛蚶后出现发热T38.2℃,身目黄染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大便不爽,小便黄赤,古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治疗应在主方基础上加用
A.茵陈、黄柏 B.大黄、芒硝 C.茯苓、薏苡仁
D.金钱草、海金沙 E.枳壳、香附
解析:胁痛肝胆湿热,若兼见发热、黄疸者,可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加茵陈、黄柏。
(16)患者,男,37岁。患者被诊断为脂肪肝、高脂血症,目前胁肋胀痛,腹胀不适,口黏口气,下肢沉重,疲乏无力,大便黏滞,胃纳欠佳,晨尿偏黄,舌红苔腻,脉弦滑。治疗应在主方基础加用
A.茵陈、黄柏 B.海金沙、鸡内金 C.大黄、芒硝
D.川楝子、郁金 E.白术、茯苓、薏苡仁
解析:患者湿浊较重,见腹胀不适,口黏口气重,下肢沉重,疲乏无力,大便黏滞,胃纳欠佳,苔腻,宜在主方基础加用获苓、白术、慧以仁。
(17)患者,男,67岁。既往有肝硬化病史,胁痛反复十余年,近期觉胁肋刺痛,痛有定处,痛处拒按,入夜痛甚,刷牙齿衄,舌质紫暗,脉沉涩。其证机概要为
A.湿热蕴结,肝胆失疏,络脉失和
B.肝肾阴虚,精血耗伤,肝络失养
C.肝失条达,气机郁滞,络脉失和
D.瘀血停滞,络脉痹阻,血不循经
E.瘀结不消,正气渐损,脾运不健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瘀血阻络,因久病入络,瘀血停滞,络脉痹阻,不通则痛,血不循经,故齿衄,舌、脉皆为佐证,其证机概要为瘀血停滞,络脉痹阻,血不循经。
(18)患者,女,38岁。1周前驾驶电动车时不慎跌倒,致右侧胁肋部皮下青紫,刺痛拒按,平素有痛经,月经色暗,舌质紫暗,脉沉涩。其治法是
A.疏肝理气B.祛瘀通络 C.温通血脉D.行气活血E.疏肝通络
解析:患者属胁痛瘀血阻络,治宜祛瘀通络。
(19)患者,男,23岁。半月前运动过程中闪挫致左胁疼痛,痛处固定拒按,入夜较甚,舌质红稍暗,脉沉稍涩。治疗应首选
A.复元活血汤 B.少腹逐瘀汤 C.膈下逐瘀汤D.旋覆花汤 E.鳖甲煎丸
解析:患者属于胁痛瘀血阻络,有明显外伤史,以逐瘀为主,选用善治“跌仆胁痛”的复元活血汤。
(20)患者,女,35岁。胁肋灼热疼痛,口苦口黏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小便黄赤,大便不爽,身目发黄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其治法是
A.疏肝理气 B.清热利湿 C.祛瘀通络D.养阴柔肝 E.暧肝散寒
解析:根据临床表现,应属胁痛肝胆湿热,治当清热利湿。
3.A3型题
组题1:患者,女,26岁。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胁苦满疼痛,兼往来寒热口苦咽干,头痛不适,目糊目眩,心烦不安,时有干呕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。
(1)最可能的诊断是
A.郁证 B.痞满 C.呕吐D.悬饮 E.胁痛
解析:患者胸胁苦满疼痛为主,宜诊断为胁痛。
(2)治疗应首选
A.大柴胡汤 B.小柴胡汤 C.黄连温胆汤D.龙胆泻肝汤 E.天麻钩藤饮
解析:患者胁痛伴有往来寒热、心烦喜呕等表现,结合舌、脉,辨证为邪郁少阳,选用小柴胡汤。
组题2:患者,男,38岁。平素性情急躁。此次发病前因工作不顺,郁郁寡欢,纠结忧虑,两侧胁肋胀痛,走窜不定,胸闷腹胀,暖气矢气后得舒,小便微黄,大便如常,胃纳一般,舌红,苔薄白,脉弦。
(1)其证候类型是
A.邪郁少阳 B.肝胆湿热 C.肝阳上亢D.肝郁气滞 E.瘀血阻络
解析:患者胁肋胀痛为主,诊断为胁痛。因情志不遂所致,胁痛表现为胀痛,走窜不定,伴有胸闷腹胀,嗳气矢气后得舒,结合舌、脉,辨为肝郁气滞证。
(2)患者胁痛未及时就诊治疗,现症见胁肋掣痛,口干口苦,喜饮冷水,烦躁易怒,溲黄便秘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治疗应在主方基础上加用
A.山栀、丹皮、黄芩、夏枯草
B.茯苓、白术
C.半夏、陈皮、生姜、旋覆花
D.茵陈、黄柏
E.青皮、郁金、延胡索
解析:胁痛肝郁气滞,气郁化火,见胁肋掣痛,口干口苦,烦躁易怒,漫黄便秘舌红苔黄者,宜去主方中辛温之川芎,加山栀、丹皮、黄芩、夏枯草等。
组题3:患者,男,48岁。有慢乙肝病史20余年,半年前擅自停用抗病毒药物,后出现胁肋刺痛,痛有定处,右胁下块拒按,舌质紫暗,脉沉涩。
(1)本病的基本病机是
A.湿热蕴结,肝胆失疏 B.肝气郁结,肝络不畅
C.邪郁少阳,枢机不利D.瘀血内停,痹阻胁络
E.阴血不足,肝络失养
解析:患者胁痛表现为刺痛,痛有定处,局部块,故属于瘀血内停,痹阻胁络,不通则痛,舌、脉皆为佐证。
(2)治疗应首选
A.旋覆花汤合理中汤加减
B.血府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
C.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
D.复元活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
E.身痛逐瘀汤合理中汤加减
解析:患者胁痛瘀血阻络,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,因胁肋下有撒块,正气未衰,可配合服用鳖甲煎丸。
4.B型题
A.龙胆泻肝汤加白术、茯苓、薏苡仁
B.龙胆泻肝汤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川楝子
C.龙胆泻肝汤加茵陈、黄柏
D.先以乌梅丸安蛔,再予驱蛔
E.龙胆泻肝汤加大黄、芒硝
(1)肝胆湿热胁痛,若热重于湿,大便不通,腹胀腹满者,治疗宜E.龙胆泻肝汤加大黄、芒硝
解析: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,加大黄、芒硝通腑泄热。
(2)肝胆湿热胁痛,若湿热煎熬,结成砂石,阻滞胆道,症见胁肋剧痛,连及肩背者,治疗宜B.龙胆泻肝汤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川楝子
解析: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,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等清热利湿,通淋排石。
A.胁肋部 B.上腹部 C.胸膺部D.右上腹 E.胸部
(3)胁痛的部位主要在A.胁肋部
解析: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。
(4)胃痛的部位主要在B.上腹部
解析:胃痛表现以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。
A.刺痛 B.空痛 C.灼痛D.隐痛 E.钝痛
(5)胁痛肝胆湿热多见C.灼痛
解析:胁痛肝胆湿热表现为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、剧痛。
(6)胁痛肝络失养证多见D.隐痛
解析:胁痛肝络失养表现为胁肋隐痛,悠悠不休,遇劳加重。
A.沙参麦冬汤 B.益胃汤 C.麦门冬汤D.玉女煎 E.一贯煎
(7)胁痛肝络失养,治疗应首选E.一贯煎
解析:治疗胁痛肝络失养,代表方剂为一贯煎。
(8)呃逆胃阴不足,治疗应首选 B.益胃汤
解析:治疗呃逆胃阴不足,代表方剂为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。
A.肝胆 B.脾胃 C.心肺D.肝肾 E.肝脾
(9)胁痛的病位主要在A.肝胆
解析:胁痛病位主要在肝胆。
(10)聚证的病位主要在E.肝脾
解析:聚证的病位主要在肝脾。
A.金铃子散B.柴胡疏肝散C.越鞠丸D.逍遥散 E.龙胆泻肝汤
(11)胁痛肝郁气滞治疗应首选B.柴胡疏肝散
解析:治疗胁痛肝郁气滞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。
(12)聚证肝郁气滞治疗应首选D.逍遥散
解析:治疗肝郁气滞聚代表方剂为逍遥散。
二、多项选择题
1.胁痛的病理因素包括
A.气滞B.血瘀C.湿热D.阴虚 E.水饮
解析:胁痛的病理因素包括气滞、血瘀和湿热。
2.胁痛的常见病因有
A.虫毒感染 B.跌仆损伤 C.饮食不节D.外邪内侵E.劳欲久病
解析:胁痛病因包括情志不遂、跌仆损伤、饮食不节、外邪内侵、劳欲久病等。
3.胁痛的辨证要点包括
A.气血B.寒热C.表里D.虚实E.部位
解析:胁痛的辨证要点包括辨气血和辨虚实。
4.下列属胁痛病机演变特点的是
A.初病在气,气滞为先
B.气滞日久,由气滞转为血瘀,或气滞血瘀
C.实证日久,肝郁化火、耗伤肝阴
D.实证日久,肝胆湿热,耗伤阴津
E.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,由实转虚
解析:胁痛的病机演变特点是初病在气,以气滞为先,气机不畅致胁痛。气滞日久,则血行不畅,由气滞转为血瘀,或气滞血瘀并见。实证日久,因肝郁化火,耗伤肝阴,或肝胆湿热,耗伤阴津,或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,致精血虚少,即可由实转虚。同时,阴血不足、肝络失养之虚证,又可在情志、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下,产生虚中夹实的变化,最终出现虚实夹杂之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